在当前的本地化市场中,随着高德地图、顺丰同城等公司的入局,整个本地生活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抖音和美团的竞争日趋激烈。
抖音,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借助短视频的吸引力,抖音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随着探店赛道的日趋拥挤,抖音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以及如何保持低价策略,这无疑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例如洗浴中心和KTV,它们更关注核销率而非一时的流量冲击。
美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作为以工具应用起家的平台,用户更多是出于计划性的消费而使用美团,尽管美团试图通过直播带货来拓展业务,但这一转变似乎与其原本的工具属性有所冲突,投入资源进行直播销售可能既耗时又未必能带来足够的回报。
在这种背景下,抖音和美团都在寻找各自的突破口。
抖音可能会继续强化其内容优势,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并通过算法推荐等方式提高用户的粘性。
而美团则可能更加聚焦于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物流体系巩固其在即时配送方面的优势。
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至35.3万亿元;2023年,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全网渗透率38.4%。
可以看出,具有较大的增量空间和较低的市场渗透率,本地生活就像一片肥沃的、等待开垦的土地。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竞争
除了美团这个本地生活赛道的头号玩家之外,高德、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加码,希望在这个前景乐观的赛道,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玩法,找到超车的可能。
然而,如今抖音成为了美团最大的对手。
在2023,而抖音总交易额约为美团的1/4,增速超过了200%。这个入局4年的后生,在深耕本地生活12年的龙头老大面前,成了最大的变数和威胁。
抖音,成了美团最大威胁
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成立部门,正式入局。抖音进军“本地生活服务”不仅仅是因为其高频和刚需,更重要的是“暴利”。
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抖音已经拥有8亿的日活跃用户量(仅次于微信)。正所谓“流量在手,天下我有”,仅通过3年半的时间,抖音电商的成交额就达到惊人的2.2万亿元(约等于1/4个淘宝,1/2个拼多多)。
2022年,抖音试图低调偷袭,但未能建功。
直到2023年抖音和美团的战争全面爆发,围绕本地生活业务的战火绵延到了大小美食街的每一户商贩。根据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3年度数据报告》,抖音在2022年开拓了全国370多座城市的超200万家合作门店,到了2023年,合作的门店数量已经增长到450万家。
作为对比,美团2022年的合作店家大约在930万家左右,虽然两者差别巨大,但令美团战栗的是抖音的增速。美团用了四年才拉来百万合作商家,而抖音只花了两年就做到了。
具体业务方面,抖音在步步紧逼,不断上线新的功能,蚕食着美团的市场。
众所周知,美团的主要业务分两大块。
一是核心本地商业,包括外卖、团购等;二是新业务,包括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网约车等。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抖音2023年这一年的动作:
团购方面,2022年3月抖音正式上线团购业务,发起对本地生活的新一轮进攻,先后推动达人探店+视频带货与直播间卖团购券的模式。
外卖方面,2022年8月,抖音和饿了么达成合作,携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场景升级;11月,抖音和饿了么联合推出的“即看即点即达”外卖在南京试点上线;12月,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达达、闪送、顺丰同城宣布,与抖音生活服务正式达成合作,只要消费者在抖音下单“外卖”,三家平台就会调动骑手到店取餐、送餐上门。
网约车方面,2022年12月底抖音开放平台上线了交通出行类目小程序的资质示例,支持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入驻,正式迈向网约车市场。
反击:“抖音有的,美团也必须有”
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场的崛起不容小觑。据报道,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GMV为770亿元,另根据“抖音生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同比增长256%。
以此计算, 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MV近2000亿元,接近美团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给美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挽回局面,美团专门成立了防御小组,并且把抖音作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发起了一场“抖音有的,美团也必须有”的防守反击战。
一是低价团购。2023年,美团APP“美食”页面新增了“特价团购”板块,主要拓展的商家以连锁品牌为主,例如蜜雪冰城、乐乐茶等;此外,美团还推出“神抢手”、“神券节”、“神仙价到”等一系列的营销工具,通过低价形成爆品,通过爆品带动流量,通过流量反哺货架,形成长线增长。
二是直播带货。2023年,美团先后推出“美团直播助手”APP与“美团皮皮虾”工具,试水短视频和直播,弥补美团在内容上先天不足。如今,美团APP首页已经固定了“美团直播”入口,除了“外卖神券节”、“美团旅行”、“美团买药”等官方直播间,还有星巴克、海底捞、麦当劳等知名品牌直播间。
本地生活从来没有最终赢家
抖音强势进入“本地生活服务”与美团兵戎相见,但自古以来,战争从来就没有大赢家。
一方面,从“本地生活服务”的价值链上看,平台的利润几乎只能向B端索取,但是B端从本质上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平台利润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其为B端带来的边际利润,而B端的边际利润就是其通过销量的增加摊低其固定成本。
美团和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不可能无限地创造赋能所带来的增量价值,也就无法持续向B端索取利润。最终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大幅降低“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利润水平。
对于抖音而言,20%的营业利润率也都是增量,但对于美团而言则必须要依靠大幅增加的量来弥补即将失去的质。
美团也好,抖音也罢,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都是可选消费品,有限的资源在面临多方争夺的时候价值会提升,而平台不可能无限通过赋能创造增量价值,就意味着利润空间必然会压缩至传统业务的水平。
另一方面,诚然,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来势汹汹,但面对美团也没有太多胜算。至少目前抖音就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抖音的定位和推送规则虽然对品牌商家或连锁商家友好,但对于中小商家及个体商家的吸引力有限。
抖音做本地生活的逻辑,是为线下门店引流,从而提升门店效益,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带货”。他们的用户画像也比较明显:有一定特色的、客单价较高的品牌门店,简单来说就是“网红店”。
但可惜,这样的店铺并不占大多数,作为在抖音上曝光的店铺,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商品撑起内容,但普通的线下小店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举例来说,全国统一的沙县小吃,就不太需要品牌曝光,也很难通过短视频增加客流量。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美团的评分体系和展示逻辑更适合他们,只要把商品做好就能获得平台的流量,不用多花心思做内容。商家用不上流量,对抖音来说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二是抖音关于本地生活的基础配套尚不完善,依赖第三方平台。
做本地生活,配送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作为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配送服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平台的口碑。如果依赖第三方服务,则无疑把命门交到了别人手上,风险较大。
抖音和美团在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一场关于技术和流量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竞赛,谁能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谁就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即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管理员3 个月前
再美的萧邦都无法理解哥的忧伤
管理员3 个月前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管理员3 个月前
没必要和没必要的人说没必要的话
管理员3 个月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管理员3 个月前
说话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管理员4 个月前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左为难,右为难,左右都为难。
管理员4 个月前
累了,好好休息;痛了,找了爱您的人好好疼您~
管理员4 个月前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管理员8 个月前
你若不强大,有什么理由诉弱小?
管理员1 年前
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遇见,是美好的开始~